✍️ 最精华的 3 句书摘
- 许多书甚至连略读都不值得的,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
- 在阅读当前事件的报道(博客、新闻、文章)时,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道。
- 娱乐性的作品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只是报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实,却没法让你增进对这些事实的理解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人类到了 30 岁左右,身体就达到了顶峰;而大脑却能无限成长下去。
📒 本书总结 + 书摘
阅读是什么
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作者不会故意投对方接不到的球,尽管有时候看来如此。在任何案例中,成功的沟通都发生于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起来,便达到共同的终点。
在我们可以让这两种阅读目的区分开来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 第一种意义是我们自己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的东西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
- 第二种意义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
- 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作者一定要比读者更深刻,写书时一定要用可读的形式来传达他有而读者没有的洞见。
- 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
阅读的层次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 分析阅读:全盘、完整的阅读,是专注的活动,一定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
- 主题阅读:阅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检视阅读
- 先看书名页,有序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
- 研究目录页
-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 出版者的介绍
- 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 随便翻翻,将全书翻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有少数的书需要用某种速度(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一本只需要快速阅读的书却用很慢的速度来读,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时速读的技巧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单一的一种,重点在如何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知道在阅读某种读物时该用什么样的速度。
主动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
-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意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了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分析阅读
-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 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 X 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想法罢了。如果是这本书、这个主题让我们感兴趣,而不是作者本身,那么我们不只想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什么,还想知道为什么他认为我们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观点。
主题阅读
-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
- 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 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如何阅读
新闻
在阅读当前事件的报导时,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
读者要擦亮眼睛!在阅读亚里士多德、但丁或莎士比亚的书时,读者用不着担这种心。而写作当代事件的作者却可能(虽然不见得一定)在希望你用某一种方式了解这件事的过程中,有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就算他不这么想,他的消息来源也会这么想。你要搞清楚他们的利益考虑,阅读任何东西都要小心翼翼。
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主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阅读和理解他们,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3 个步骤:
-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任故事贯穿你,一起逃到更深沉、伟大的真实里。在这内在的真实中,你会发现独特的世界观。
- 在想象文学中,不要找共识、主旨或论述。想象文学依赖的是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义的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又是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只能感知。
-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我们阅读时,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确实在作者笔下创造,再经过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哲学书
哲学来自怀疑。
在阅读任何哲学作品时,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哲学所询问的不只是现象之间的联系,更要追寻潜藏在其中的最终原因与条件。
除了思考本身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帮助。
工具书
工具书有两种,一种是教你理论,一种是教你技能。
问自己三个问题:
- 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 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 作者所写的内容真实吗?
人物传记
这不只是一本书,接触到这本书时,也就是接触到一个生命。读这种书不能像读一般的历史书一样,读者必须了解作者可能会有偏见——这是作者希望读者能用这样的想法来看书中的主角,这也是他的朋友希望世人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
对于任何自传都要有一点怀疑心。传记是有启发性的。那是生命的故事,通常是成功者一生的故事,是我们生活的指引。
历史书籍
历史告诉我们人类过去所做的事引导我们作出改变,尝试表现出更好的自我。
- 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因为学者的个人局限性会导致论断的片面。
- 阅读历史时,不知要关心过去某个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现在、未来,历史对人类的进程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你不只要能读得好,还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帮助你增进阅读能力。一本消遣或娱乐性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欢愉,但是除了享乐之外,你也不可能再期待其他的收获了。我们并不是反对娱乐性的作品,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类书无法让你增进阅读的技巧
。只是报导一些你不知道的事实,却没法让你增进对这些事实的理解的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讯息而阅读,就跟为了娱乐阅读一样,没法帮助你心智的成长。也许看起来你会以为是有所成长,但那只是因为你脑袋里多了一些你没读这本书之前所没有的讯息而已。然而,你的心智基本上跟过去没什么两样,只是阅读数量改变了,技巧却毫无进步。
你怎么知道不用再读那本书了呢?因为你在阅读时,你的心智反应已经与书中的经验合而为一了。
有更少的书,却是你读得再通,也不可能尽其究竟。
但是如果这本书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书——只占浩瀚书海一小部分的书——你在重读时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
。你会在其中看到新的事物——一套全新的事物——那是你以前没看到的东西。你以前对这本书的理解并不是没有价值(假设你第一次就读得很仔细了),真理还是真理,只是过去是某一种面貌,现在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
人类的心智有很奇怪的一点,主要是这一点划分了我们心智与身体的截然不同。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心智却没有限制。其中一个迹象是,在力量与技巧上,身体不能无限制地成长。人们到了 30 岁左右,身体状况就达到了巅峰,随着时间的变化,身体的状况只有越来越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了增加技巧与理解力的力量。
我的公众号
coding 笔记、读书笔记、点滴记录,以后的文章也会同步到公众号(Coding Insight)中,希望大家关注^_^